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徐碧華/台北報導】
依立法院要求,內政部趕在5月底即本周二(31日)前,要提出平均地權條例、地政士法和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修正草案,由於擔心反彈聲浪大,內政部版的地政三法仍按「區段化、去識別化」登錄不動產實際交易價格原則擬定條文。
不過,立法院本會期只到6月14日,除非行政院院會本周火速通過,又強力動員立委護法,否則地政三法要完成三讀幾無可能,外界預期,6月1日起,奢侈稅將孤單上路,缺乏配套。
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王靚琇昨(29)日表示,內政部長江宜樺本周就會批示公文,將修法版本送到行政院。王靚琇說,內政部提出的版本聽取各方意見,包括房仲、代銷業者、各縣市政府和地政士。為尊重立法院,內政部也思考過個案資料詳實登錄條文,如果立法院決議詳實登錄,內政部很快就能完成條文修正。
和行政院版比較,內政部將送出的地政三法是增加代書和土地交易案件的登錄。需要登錄的交易案件範圍由原來的約六成擴及九成以上。
針對內政部採取較溫和的登錄規定,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支持個案詳實登錄,他強調:「必須實價登錄、實價課稅才能健全房市。」經建會負責控管健全房市方案,胡仲英說,日前由台大教授柯承恩召開前瞻社早餐會,與會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支持實價登錄、實價課稅。
胡仲英說,開徵奢侈稅只有短期的效果,因為大家都知道怎麼防止被課到稅,只要拖過兩年,就可以不必擔心奢侈稅。
胡仲英的說法,也可反映在中央大學日前發布的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,其中購買耐久財信心只經歷兩個月的小幅下滑,5月購買耐久財信心已經回升,顯示開徵奢侈稅只有短期效果。
文章轉載自:udn聯合新聞網
Orignal From: 新聞分析/缺乏配套 奢侈稅效力大減
【聯合報╱記者李順德/台北報導】內政部地政司指出,未來徵地改依市價補償,不僅增加估價師負擔,需地機關也將增加成本,徵地應會更加謹慎;「未來徵地補償預算編列將更加繁複」,公務機關能不徵人民的土地,就最好能避免。
地政司官員表示,未來徵地的補償價格將由估價師估算。但現行徵地依公告現值加成,本就是為彌補公告現值與市價的差額,比如偏僻的澎湖甚至有加廿成的紀錄,而台北只加一成至兩成。
若估價師估出天價該怎麼辦?地政司官員表示,若估價師所估價格超出公告現值一定比率,應會增列法條規定,提地價評議委員會做最後評定。
【記者鄒秀明/台北報導】針對土地徵收擬採市價徵收,不動產業界人士指出,改採市價徵收,固然可以避免爭議,不過,國內南北不動產差異性極大,對於被徵收的地主來說,極可能出現兩樣情。
卓群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韋月桂說,若採取市價徵收土地,在北部地區由於素地較少,市價容易高於公告現值,土地徵收對一般人有利,但政府要付出更多的代價。
不過,中南部部分地區市價其實可能低於公告現值,一旦採取市價徵收,也會造成徵收價格比公告現值更低的現象。
她認為,政府若有意改以市價徵收土地,對財政有利有弊,但至少有公允價值參考,已可降低爭議。
業界人士指出,很多土地徵收都涉及地目變更,屆時市價的認定究竟是以變更前或變更後計算,也會出現落差。
業界人士表示,若採「市價」徵收,等於政府肯定市場價格,其他如土地按照市價課稅,還有即將實施的國際會計準則(IFRS)對不動產評價,是否也該採取市價列帳法,也出現討論空間。
文章轉載自:udn聯合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