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宋健生整理】
最近與各縣市公會接觸,發現業界普遍不看好國內整體經濟前景,房地產市場面對景氣混沌不明,將呈「品牌爭戰、個案表現」局面,尤其具品牌形象的建商,推案較易獲消費者青睞,業者在追求品質與服務等面向上,應更加大力度。
尤其,美國聯準會啟動第3輪量化寬鬆(QE3),加上台商回流潮越來越明顯,勢必導致資金四處流竄,股市震盪也會加遽。
我認為,在此環境之下,國內房市可能會出現區塊輪漲的情形,北部由於房價居高不下,將略為盤整調節,反觀中南部地區,應該會有所表現,尤以交通便利性佳的二線區域為主,值得消費者注意。
以太子建設為例,今年928檔期,單就8月與9月的成交統計,這兩個月全台售出近300戶、約34億元的住宅。仔細分析各區銷售情形,不難發現,桃園高鐵站區、台中子段、新光段,以及台南、高雄重劃區等,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,顯示這些所謂二線且生活、交通便利的區域,由於單價與總價相對市中心區較為平價,購屋人接受度也較高。
面對通膨日益增高的壓力,現階段選擇投資管道,建議仍以房地產較具保值、抗通膨效益,畢竟股市波動起伏不定,除非選對績優股且長期持有,否則短進短出,風險太大。
或許有民眾不認同,又說這是建商在恫嚇消費者,但平心而論,畢竟房地產是「具價值性」的產品,也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,如果用自住兼置產的心態看待,而非純就投資為考量,購屋用來傳家,則價值恆在。
最近前往大陸考察房地產市場,意外發現許多台商考量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等因素,都有回台投資的計畫,政府應該把握這波台商回流潮,提供更佳的投資環境與誘因,鼓勵台商回台投資,進一步也能帶動就業機會。
而這波QE3與台商回流所帶動的資金潮,預期國內商用不動產將首先受惠,其中又以台北地區最受矚目,不過包括信義計畫區等精華區段的商用不動產,價位普遍過高,反倒是內湖、汐止等地段,較有發展機會。
另外,面對少子化的趨勢,現在年輕人購屋,通常都有父母親在背後資助,但仍有許多人大嘆買不起房子,認為社會不公平。其實,年輕人買屋,不要心太大,一下子就想進住市中心精華區,而應按部就班。
年輕人應自我設定目標,剛開始不妨從外圍二線區域下手,但前提是交通必須便利。這些區域房價相對於市中心會比較平價,負擔比較不重,先求安身立命,將來等經濟基礎穩定後,再「以小換大」也不遲。
(本文由太子建設總經理謝明汎口述,記者宋健生整理)
文章轉載自:udn聯合新聞網
蘇主任房訊網: 謝明汎:交通便利二線區域購屋優選 www.0968797090.com.tw